千年间把执念刻在石上,把神秘埋入地下,谁营造了这千古奇迹?

  

北京西南八十公里的大石窝镇,有一座号称“北京敦煌”的著名寺庙云居寺。山色葱茏,流水潺潺。东引上方山,西连十渡风景区。这里是佛教文化宝藏圣地。杂文随笔

南北朝时,高僧慧思伤于多次灭佛运动,导致佛经被毁失传。倡导石刻佛经以存佛法。隋大业年间其弟子静琬于法源寺附近的智泉寺修行深领其命,发愿在大石窝白带山凿窟磨石刻经。

由此开创了长达千年薪火相传悠悠不息的刻经大业。并领受皇恩赐金在此地修建寺庙。

静琬开山始祖及其弟子几代人,在云居寺附近的山间石窟洞里,凿刻保存了四千多块石经版。后人称为雷音洞。

从辽金开始,又开始将石经深埋于寺庙地下石室中,这就是现在可以参观的石经石室的由来。

石经石室深藏于寺宇东南侧南塔之下。谓之压经塔。藏经10082块。密藏地下石窟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无人知晓。

石经石室的发现是神秘和偶然的。五十年代在挖掘保护云居寺废墟时,根据文献记载得知有石经藏于寺中。但文物工作者久不得线索而不知所踪。一天,他们走进附近杂文随笔 村民家中避雨,无意间看见炕沿上一块砖上有文字,俯身看罢不觉大惊:上面文字写着“藏经于塔前相一百步地下…”后来在塔下果然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石经石室。成为世界最大的历史最为悠久的石刻图书馆,也使得大量失传的佛经被重新发现。也使现行刊印的佛经中的缺遗得以补足,谬误得以纠正。

石经,木板经和纸经是云居寺的三绝。纸经是历代寺中主持和尚们以及信徒发愿的手抄经卷,其中珍稀的就是舌血经。

塔林也是云居寺的一个亮点,看塔不能错过北塔和它周围的唐塔。其中一个是北京地区最为古老的石塔。

这是北塔,四周有四座石塔环绕。其中有唐塔是历史最为久远的。

北京现存最为古老的石塔。

云居寺里原有三颗佛舍利,是静琬所供奉。舍利是佛祖涅槃后焚身所得,白色是骨舍利,黑色是发舍利,红色是肉身舍利。

云居寺舍利历经千年,历史上有两次被发现面世。一次是万历年间,圣慈太后将舍利子迎入宫中供奉两月有余。重新送回云居寺供藏于雷音洞。直到1981年,维修雷音洞时,重新发现了宝涵。但打开宝匣发现只有两颗。

1981年,北京石景山云居寺的雷音洞中,发现一套隐秘的石函,包裹了五层。考古人员打开之后,发现里面竟然藏着两颗佛舍利。

这套石函中的第二层上,有清晰的36字铭文:大隋大业二十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巳朔八日甲子于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

然而,最终发现的舍利只有两颗,第三颗却被换成了两颗珍珠。而那颗失踪的舍利换下来的珍珠,可能是唯一能解开谜案的关键。

隋炀帝听说了静琬杂文随笔 大师的事迹,颇为感动,还听说静琬跟智凯师出同门,赐下金银资助不说,还赐下了三颗珍贵的舍利子。可以说,如果没有智凯大师这层关系,静琬大师是得不到那三颗舍利子的。静琬大师将一生奉献给佛教,为保存佛门火种辛劳半生。获得三颗舍利子后,更是痛哭流涕,奉若至宝。同时,一个让他心焦的难题出现了。为了保存石经已经煞费苦心,而这舍利子更是佛门的精神象征,更应该妥善保存。然而,有舍利子就必须建造佛塔供奉,实在是很显眼的目标。如果再度遇到周武帝时期的灭佛事件,遗失了舍利子,无疑是难以承受的后果。终于,静琬大师的一位忠厚弟子,给出了一个建议。于是,云居寺中造起了一座佛塔,而塔下的宝函中却是空的。与此同时,云居寺中多了一个山洞,便是后来有名的雷音洞。那三颗舍利子就被藏在洞中,一度沉寂了千年之久。静琬大师早已圆寂,而他兢兢业业要保护的三颗舍利子,还是出了岔子。丢了那一颗,与万历圣慈太后有些关联,但已成历史谜案。

佛教中的舍利子分为两类。所谓法身舍利,并不是舍利子的本意,而是佛说的妙法、经典或是道理。因此,舍利子又有智慧之意。而生身舍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舍利子,便是佛陀遗骨。此类舍利又分为三种,分别为白色的骨舍利,黑色的发舍利,以及红色的肉舍利。

现在,寺庙里专门设了殿堂供奉,可以观瞻景仰。

从云居寺前往雷音洞需要沿着山间公路前行大约两公里,再沿石阶攀登大约近一个小时可见雷音洞外观。雷音洞位于云居寺白带山顶部,俗称“小西天”,海拔450米。其洞天然生成,经北齐和隋代改造后,始成现代形制。洞内文物,可概括为三类:穴藏佛舍利、壁嵌刻经碑、千佛柱雕刻。

雷音洞是开山静琬大师带领徒弟工匠开凿。周围山体大都是石灰岩硬质石材,大石窝这个地方有石乡之称,雕凿匠艺资源丰富人才济济。为开凿石窟和刻经提供了物质和人力资源。

目前,可以入内参观。是云居寺的一个不可错过的景观。洞内四壁布满石经,四根高大的石柱支撑着岩洞顶,名为千佛柱,石柱四根,刻各式佛像共1056尊。呈八棱八面,每面并列两尊为一组,每排计十六尊,每柱计272尊佛像。通体雕刻佛像十七层,十分精美。有北京敦煌的美誉。

穴藏佛舍利,1981年11月在保护文物清理雷音洞内遗址时,于原佛座后面石板下出土埋藏的舍利函。函大小相迭,由外至内共有五层。质地分别为石、鎏金银质等。明以前藏舍利三粒,后经明代重置,现存舍利二粒、珍珠二粒。一层汉白玉石函上有明代刻文262字,记载明万历二十年在石经山发现三颗佛舍利的情况。二层青石函盖上,有隋代刻铭,文曰:“大隋大业十二年岁次丙子四月丁巳朔八日甲子以此函内安置佛舍利三粒愿住持永劫”。

壁嵌刻经碑,由幽州智泉寺僧静琬主持刻就。计有:《维摩诘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妙法莲华经》、《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胜曼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贤劫千佛经》、《佛说般涅槃略说教戒经》、《大王观世音经》、《无量义经》、《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等十二种,146石。

云居寺在1942年被日军炮火炸毁。只留下石塔和山门。现有建筑是八十年代重新建设。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南塔,也叫压经塔。

走下石经地窟,隔着厚厚玻璃,里面石经版层层叠叠如万卷图书,浩如烟海。校勘印本佛经时,以房山石经为底本可以勘补遗漏和错误。

石经石室经过科学技术的完善加固后成为恒温恒湿的环境。1999.9.9.9点9分石经重新回放封存于地下,以便更长久保存。

大石窝水口村,山上的溪水奔流而下。

京原铁路穿山而过。山侧就是雷音洞藏经洞。

去云居寺可以走京港澳高速和京昆高速。交通便利。每天开放,周一无休。雷音洞需要爬山近一个小时。开车可以停在山下。距离云居寺约两公里。

云居寺和雷音洞至今仍有诸多不解之谜等待后人探索揭示。雷音洞是天然石洞还是人工开凿,为什么静琬把舍利放在洞内而不是供奉在寺内。更为神奇的是在南塔的附近地下为什么埋下了177块石刻竭语,而这些刻石与塔身所用的尺寸完全相符一致,是当时特意配备的备用材料吗?以至于在八十年代重新修复塔身时刚好用上。

历史给时间刻下了印记,也留下了更多待解的谜团,或许某一天某一个机缘使一切豁然明了。

乐享运营主要分享网络推广相关知识
乐享运营 » 千年间把执念刻在石上,把神秘埋入地下,谁营造了这千古奇迹?